香港地質公園 │ 馬屎洲 │ 看2億8千萬年前二疊紀老石 │HKGeoPark

 


早陣子划獨木舟去荔枝莊地質公園
就撩起咗條癮,
好想再去香港其他 #地質公園 ~去睇石
馬屎洲 -是大埔區吐露港內的一個小島。馬屎洲跟鹽田仔由一沙洲連接。這裡是香港第二古老的岩石, 早在2億8千萬年前的二疊紀( Permian Period) 開始形成。也定為「具特殊科學價值地點」的地方。


當中除了有褶曲 (fold) 地貌, 即在荔枝莊也有見過, 但馬屎洲的較小型,還有各類的沉積岩 (sedimentary rock) 及各種侵蝕風化作用形成的特色地貌。
這裡的地質層組屬「大埔海形成層」

📼影片:
 

MyMaps 景點 
  • 綠色📷 -- checkpoint 
  • 紅心❤️️ -- 我們自己命名的怪石位置
  • 黃線 -- 馬屎洲自然教育徑路線
  • 各checkpoint 附QR code, 可掃瞄聽官方廣東話語音解說
  

📕地理課室:
提到沉積岩sedimentary rock, 就會見到一大堆不同的岩石種類名稱, 以下係沉積岩種類表列, 可讓大家稍作認識。
(參考: 《香港地質四億年的旅程》
沉積岩種類表


今次我地分2次去 #馬屎洲地質公園 ,
划獨木舟的好處就係可以由烏溪沙沙灘,一條直線路程,直接到達馬屎洲,單程3公里,約45分鐘船程。
不用熱辣辣行山路線經過三門仔才到達馬屎洲連島沙洲。
2次都是在烏溪沙沙灘出發, 1次到馬屎洲連島沙洲附近的貝殼灘, 另1次到馬屎洲的另一端上岸。

烏溪沙沙灘出發 (沒有救生員的沙灘)

舊烏溪沙碼頭


往馬屎洲去程的左面是丫洲

烏溪沙沙灘

烏溪沙沙灘
回到烏溪沙沙灘時, 夕陽多美 🌄

以下我們會介紹9個checkpoints✅, 順序由馬屎洲連島沙洲到另一端褶曲。
第一次我們直接到達最近馬屎洲連島沙洲的貝殼灘。哈哈,一到埗馬屎洲的就是checkpoint 2
一地都係貝殼, 用手翻開都係貝殼sss🐚🐚🐚🐚

checkpoint 2 : 貝殼灘 shell beach🐚

部份自然徑是行沙灘/ 石灘

上沙灘位置

沙灘上看馬鞍山

珊瑚


🌄夕陽剛出現, 我們就馬上摩打手回程30分鐘返烏溪沙沙難


往三門仔方向走5分鐘,即到 #馬屎洲連島沙洲
我們的checkpoint 1 : 馬屎洲連島沙洲 tombolo
連島沙洲是馬屎洲自然教育徑 - 起點:馬屎洲連島沙洲
大部分關獨木舟的人通常在連島沙洲上岸,亦都有不少人有三門仔花獨木舟到這裏上岸。這裏一邊可以遠望馬鞍山,另一邊可遠望八仙嶺。

連島沙洲是馬屎洲自然教育徑的起點,涼亭的告示板上也有‘
汐漲退時間表


地質公園達人印章收集

站在連島沙洲看八仙嶺方向 

(而官方提到的「傳意牌」就不太見到)
自然教育徑 - 途中部份的教育徑在岸邊的石灘上,
部份則在旁邊的林中,林中山徑清楚易見。山徑保留自然面貌,沒有過份人工修整,一小段會踏上樹根👍

checkpoint 3 : 粉砂岩 siltstone(沉積岩sedimentary rock 的一種)
沉積岩的一種, 由粉砂物質組成,通常淡啡色或紅色,黑色的岩質粉砂岩


checkpoint 4 : 七彩泥岩 mudstone
相對地容易找到也較近連島沙洲的一塊大岩石。
七彩泥岩 mudstone

📃形成: 泥岩主要來自海底的淤泥,質地細膩,用手指摸下風化了的表面,就會摸一層幼細粉抹,因為七彩泥岩有豐富的礦物和有機物質,所以有不同的色彩,陽光照住下, 看上來顏色會特別鮮明。這塊大泥岩為紅色,即當時環境空氣含氧量高, 氧量低就似深啡色。

觀石 多點發揮想像力 以下的3種形似石,我傻傻的分不清是否泥岩、粉砂岩、還是泥岩,總之應該就是沉積岩! 😂
  • 在My Maps中, 以紅心❤️️表示位置
👉雪糕石🍦- 泥岩Mudstone 主要成份是黏土,顆粒十分細小,岩石表面平滑,質地較軟
看似溶咗嘅雪糕🍦



👉魚石🐟 - 這塊石頭看似一條魚嗎🐟 😂?不知道是地下水流到岩石上的隙縫,深化節理,還是風化作用,形成一塊塊的魚鱗形狀



👉豬腩肉石 🐷- 一塊塊一層紅一層白的肉紋石, 有大有細, 到處都有






👉拉錬石 / 科學怪人疤痕石 - 第一眼看似2條拉鍊,再望望下更似科學怪人頭上的大疤痕,呢舊石好似好痛咁😂!





checkpoint 5 : 石英脈 / 芝士脈 quartz vein
形態似雪花肥肉🥩、芝士拉絲🧀,我們就覺得最似人體血管,叫石英脈做 「追擊的巨人石」。
📃形成:在2.8億年前, 因地殼高溫和高壓的環境,令岩石內的二氧化矽融化
 ⏩ 侵入岩石的隙縫
 ⏩再結晶成為白色的石英脈。

細細個聽過「石英錶」呢個名稱, 知道石英好夠硬,石英硬度高抗蝕力高, 所以在岩石風化後, 石英脈就會凸起, 好似摸到的血管。


「追擊的巨人石」😂

追擊的巨人


石英脈

checkpoint 6 : 龍落水 Lung Lok Shui (差異侵蝕 differential erosion的一種)
形成:因沉積岩由不同的物質堆疊而成,每層的石質有不同的抗蝕力,對侵蝕作用抗性較高的岩石會留下,抗性較低的岩石則被侵蝕,形成層次分明,好似一條龍正在落水。
東坪洲也有另一條大型「龍落水」🐲

斜陽下的「龍落水」🐲


好似一條龍伏在水邊





checkpoint 7 : 砂岩 sandstone
由砂粒組成,岩石表面較粗糙,到處也見到

第一次行馬屎洲,行到這裡就天黑,我們趕住划艇回程。餘下以下的checkpoints是第二次才看的。
而第二次,我們同樣由烏溪沙沙灘出發,拉條直線,到最接近馬屎洲另一端的貝殼灘登岸。

第二次在另一端律接近褶曲的貝殼灘登岸 - 這個灘較細

2隻龍舟棄在馬屎洲





checkpoint 8 : 褶曲 fold
走到馬屎洲的接近當沉積岩受壓力時,岩層被扭曲, 如荔枝莊的「鬼之洗濯板」, 一大片鋪在地面的洗衣板。
荔枝莊的「鬼之洗濯板」

荔枝莊的「鬼之洗濯板」
但馬屎洲的褶曲較小規模,不過也不難發現。
褶曲 fold


褶曲 - 如這排好的大大小小的直角


褶曲 - 還延伸到另一邊的兩行,如火車路軌般。

👉骨牌石 - 附近很多如倒下的骨牌般, 一排排向同方向例下來的石塊
骨牌石😂




checkpoint 9 : 香腸構造 sausage structure (結核 concretion 的一種)
最初以為「香腸構造」真的是一種岩石形成的專稱,原來這是結核 concretion 的一種, 學者提到這是香港十分罕見的地質現象。

📃形似: 看上來就像一串串肥香腸在石內。有時覺得似狗便便
形成: 就如三文治般,上層和下層是較鬆軟的泥岩 (mudstone),中層則為較硬的砂岩 (sandstone)
> 隨時間,上層和下層因接觸空氣和水而形成節理 (隙縫)
> 再同時上下受壓,中層較硬的砂岩開沿節理爆裂
> 再斷開一段段 > 最後形成「香腸」
摸下石,「香腸」即結核部份是凸出的, 有些結核掉了下來,形成凹入去的洞。
香腸構造 sausage structure (結核 concretion 的一種





如果有時間又夠細心,可能還可以找到有生物的化石!!

馬屎洲上還有些動植物,部份也常見於在其他海島:
🌴bio 10 : 露兜樹 screw pine (有人叫海波蘿)
露兜樹 screw pine

露兜

🌹bio 11 : 黃槿 cuban bast
黃槿

🌊bio 12 : 狄氏襟疣海葵 banded bead aneone

狄氏襟疣海葵殘殼

❗️地質公園守則:
  1. 最重要: 不可移動或取走石頭、泥土及動植物等
  2. 不要破壞環境,自己垃圾自己帶走
  3. 留意潮汐漲退時間,計劃路線
🚌陸路交通: 大埔墟港鐵站 >>>  搭74K巴士 或 20K專線小巴 --> 三門仔  >>> 步行30-40分鐘 --> 馬屎洲

✍️隨心寫: 

小時候讀書,地理教科書上有教到香港70%以上是花崗岩 Granite, 花崗岩是火成岩Igneous Rock 一種,什麼是沉積岩和其種類等等... 理論,那時候學校尚未流行field trip,大部份時間都是看教科書的圖,硬背地理概念和理論。
漸漸在香港去得多露營⛺️,划得多獨木舟🛶,接觸得多香港的大自然,
便好奇想知道更多,想了解更多香港
好長時間都沒有寫長文,這次為我們到馬屎洲做個紀錄,用Google MyMaps 整理各地形位置、圖片、加上很各點實用的官方廣東話語音解說,希望自己老來都記得一些地理知識,分享給大家一些小資訊。
如有更正資料請告知,謝謝!


🛶🔴🔵🛶🔴🔵🛶🔴🔵🛶🔴🔵🛶🔴🔵🛶🔴🔵🛶🔴🔵🛶
更多的戶外活動趣事、遊記、露營漫畫
Youtube: @L2營男營女
Whatsticker :whatsticker
⛺️🔴🔵⛺️🔴🔵⛺️🔴🔵⛺️🔴🔵⛺️🔴🔵⛺️🔴🔵⛺️🔴🔵⛺️



#學習香港地理
#香港地質公園
#HongKongGeoPark
#睇石好過睇教科書
#馬屎洲 #mashichau
#L2campinglife #L2營男營女